为加强托育专业人才队伍,提高托育教材建设水平,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家庭司发布《中国人口出版社关于申报全国托育行业职业教育教材主编、副主编、编委的通知》,通知称将针对本科院校和中、高职院校开展托育专业相关教材编写。这意味托育行业的职业教育教材编写正式启动。
中国人口出版社关于申报全国托育行业职业教育教材主编、副主编、编委的通知
全国各中等高等职业院校:
2021年,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版)》,在中职专科、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三个阶段设置婴幼儿托育专业。为加强托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托育教材建设水平,打造托育职业教育精品教材,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19〕3号),经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同意,采取“政府指导,专家主编,院校参编,出版社承办”的办法,由中国人口出版社承担托育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服务和出版任务。
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第一批托育职业教育教材目录。现将托育职业教育教材草拟目录(附录1),教材主编、副主编、编委遴选条件(附录2),申报表(附录3)及汇总表(附录5)发给贵校,请抓紧时间组织申报。如未列入现有教材目录,但学校已开设、有稳定师资队伍的相关课程,可填写“补充教材申报表”(附录4)。具体要求如下:
一、请按遴选条件,真实、准确填写申报表(复印有效)。
二、申报主编者,需提交申报表一式5份。申报副主编、编委者,提交1份申报表。
三、只受理院校集体申报,不接受个人申报。截止日期:2022年3月31日,以寄件时间为准。寄送纸质材料同时请将申报表和汇总表电子版(申报表文件命名原则为“序号+教材名称+申报职务+姓名”,如“G01《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与职业伦理》主编XXX”)发送至rkcbsjccbzx@qq.com。
四、本通知及其附录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www.nhc.gov.cn)人口家庭司站内下载。邮寄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80号中加大厦13层中国人口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托育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办公室秘书处),邮政编码:100054。
联系人及电话:姜淑芳/010-83545723、13701390754
雷永军/010-83519395、13911830814
杨秋奎/010-83519395、18813071758
李春荣/010-83519395、18911003676
附录:
1. 托育职业教育教材草拟目录
2. 托育职业教育教材主编、副主编、编委遴选条件
3. 托育职业教育教材主编、副主编、编委申报表
4. 托育职业教育建议补充教材申报表
5. 托育职业教育教材主编、副主编、编委申报汇总表
中国人口出版社
2022年3月22日
2019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七部门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中就提出“原则上每个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开设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托育服务相关专业”。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版)》,婴幼儿托育服务相关专业新增进目录。在中职专科、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三个阶段设置婴幼儿托育专业。
2021年12月,为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和全国教材工作会议精神,近日,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组织开展“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遴选工作的通知》,就“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作出具体部署,提出分批建设1万种左右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方案》指出,规划教材建设要突出重点,加强公共基础课程和重点专业领域教材建设,补足紧缺领域教材,增强教材适用性、科学性、先进性。例如,开发服务国家战略和民生需求紧缺领域专业教材,加快建设学前、托育、护理、康养、家政等领域专业课程教材。
《方案》还提到,规划教材编写应遵循教材建设规律和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紧扣产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满足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变化,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群)能力要求,并鼓励职业院校与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龙头企业联合开发教材。
当前,我国托育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正面临准入制度不健全、培养渠道狭窄、生存环境严峻、监管力度不足等多重挑战,党和政府不仅高度重视幼有所育,更注重“幼有善育”,将婴幼儿托育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
目前的业内情势下,托育服务人员缺口大,因此,积极拓宽托育服务人员职前培养渠道是关键,而限制托育服务人员培养规模的主要原因则在于职前培养渠道的狭窄。婴幼儿缺乏基本的识别能力、对抗能力和表达能力,照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仅要有爱心、有职业道德,更要具备一定健康照护知识,但目前培养的早教和幼教人才无法担负这个重任,因此婴幼儿托育相关专业才被单独“拎出来”。
随着婴幼儿托育专业被纳入我国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让中高职院校依托学科资源优势对专业人才进行“有效培养”,并和托育行业紧密融合,构筑托育服务专业人员队伍“蓄水池”,托育难题今后将逐步得到解决。